当前位置:

薄冰上的舞蹈 ——《罪行》书评

发布时间:2015-06-09

  有关犯罪的创作总是吸引人眼球的,就像我自己,电影喜欢看《东方快车谋杀案》,电视爱看《神探夏洛克》,甚至看个动画片还会追着《名侦探柯南》。这类创作中往往充满着悬疑,且环环相扣,吸引着观众一步步地深入,直至揭开犯罪的谜团。所以当我一看到这本书的书名时便已经被吸引了,更何况这还是一名资深德国律师根据自己所办理的真实案件而写著的,自然结果只能是买买买。

  而当真正阅读完这本书后,我才发现这并非是一部推理小说,作者费迪南德·冯·席拉赫并无意过多地着墨于案件诡异的疑点,亦非在讲述如何抽丝剥茧探得案情的真相,而是将目光置于探究罪行发生的原因、人性的复杂,进而对刑罚的意义、公平与不公乃至法律与道德作更为深入的思考。人为何会犯罪?这是犯罪学的学者们孜孜以求的问题,在探究的过程中也衍生出了各种学派及理论,或归咎于生理、心理或归咎于社会,但面对复杂的人性,任何一种断言都可以说是片面的。也正是因为如此,即便是相同的犯罪,其背后也可能隐藏着截然不同的缘由。在《罪行》中收录的11个案例即是如此,故事中的主人公,他们有盗窃的有抢劫的也有杀人的,究竟为何犯下罪行,作者用一种平实而又细致的笔触娓娓道来,从另一个角度完整地呈现了罪行被完成的全过程。他讲述得简洁明了,毫不拖沓,情节却起伏有致;他讲述得冷静克制,毫不煽情,却能让读者的心中莫名地升腾起一种温情。或许真实本身就是一种力量,生活也远比戏剧更富戏剧性。

  整本书,留给我深刻印象的有两个故事,一头一尾。第一个故事《费内尔》, 一名颇有声望的医生,长期以来一直忍受着妻子喋喋不休的咒骂,直至他72岁的一天清晨,忍无可忍的他拿起了一把斧头,将妻子的头颅劈成了两半。检察官要求判处费内尔八年徒刑,因为在他们看来费内尔是有选择的,他完全可以和他的妻子离婚而不必采取如此激烈的手段。但是事实上,对于费内尔来说,却是没有选择的,因为他曾发誓会爱他的妻子一辈子,永不抛弃。对于现代人而言,誓言或许已没有任何意义,但是对另一些人,一些活在现代的“古代人”而言,誓言却是其需要用一生去维护的,哪怕这个誓言将其困成了囚徒。最后一个故事《埃塞俄比亚人》,主人公米歇尔卡是一个弃婴,而之后的生活也确实如被世界抛弃一般,他一心想要开始新生活,但现实却给了一盆冷水,他坚守原则,可终究穷困潦倒,于是他抢了银行,想去另一个世界重新开始。在埃塞俄比亚他确实获得了新生,他第一次感受到了来自他人的关爱,也在帮助他人中得到了村民的尊重和爱戴,他还在那结婚生子,有了自己的家庭。然而过去世界并未就此放过他,他被带去首都问话,之后被送回德国并判了五年徒刑。他再次穷困潦倒,挣扎着,渴望通过再次抢劫能够回到埃塞俄比亚,回到那个温暖的世界,回到妻女的身旁,而最终等来的是警察。检察官要求判处米歇尔卡九年徒刑,他不相信米歇尔卡所说的故事是真实的,眼前的事实是米歇尔卡抢劫了银行,而且是再犯。最终一个意外让故事有了转机,在那个村庄救治米歇尔卡的医生被找到了并为米歇尔卡作了证,米歇尔卡被判了两年徒刑。

  当读到故事的最后,被判了三年徒刑在开放式监狱服刑的费内尔给作者寄来自己种的苹果,回到了埃塞俄比亚的米歇尔卡告诉作者自己现在很幸福时,眼泪已不自觉地充盈我的眼眶,有悲有喜有叹。不得不承认,人性的善与恶往往很难有一个分明的界限,现实生活也无法让我们轻易地做出“好人”与“坏人”的判别,正如作者所言“世事大都错综复杂,而罪责更是如此”。但如果这些罪行被放入案卷中又会变成什么样子?就费内尔的故事来讲,毫无疑问的故意杀人,某月某日的一天清晨,在自己住所的地窖,费内尔用斧头杀害了自己的妻子,事实清楚,证据充分,有自首情节可以减轻处罚。而米歇尔卡,亦是无可非议的抢劫罪,而且抢的还是银行。当我们机械地适用法条去审视这一个个罪行的时候,按部就班地依犯罪构成分解他们的行为的时候,我们只能看到费内尔的残酷和血腥——她的手和脚他一共砍了十七斧子才卸下;只能看到米歇尔卡的不思悔改,一次又一次的抢劫银行,而那些背后的故事,那些隐藏在罪行之下他们所承受的委屈、压抑和所需要的爆发,很多时候是无人问津的,即使侥幸被展现在了某一份证据上,也大多只会换来一句:“好好的一个人,一念之差,真可惜啊”。但是,法律倘若真是如此冰冷,千篇一律,均等处理,又谈何真正的公平,谈何真正的法治?在古代,量刑是个再简单不过的事情,盗窃砍手,杀人偿命,全然不顾是因饥饿难耐才去盗窃还是单纯对金钱的欲望;而到了现代,法治则应更加体现出一点人情味,它必须更为准确地去评判生命与自由,在维护权威的同时,也考虑到人性的弱点,人类社会的缺陷等等无法避免的固有因素,从某种程度来说,这也是一种以人为本吧。

  正如作者所言,很少有人在起床时就说“嘿,我今天要犯罪”,但事实是每个人都可能随时犯下罪行。那些看似遥远的触不可及的犯罪,说不定哪天就因生活的机缘巧合被推到了你的面前。命运无常的设定,使得人的一生都如同在薄冰上跳舞,有些人幸免于难,有些人失足掉落。但我们,或许不应该只是想着惩罚那些掉落的人,还应该看看掉落的瞬间以及在掉落前他还有多少选择的余地。评价一个罪行,所需要的不仅仅是严密的法律,也需要我们参与案件的人集体的人性的力量,尽力解读、将心比心,若每个人都觉得罪无可恕,用法律去惩罚他;若每个人都觉得情有可原,用法律去感化他,这是这本书给我的启示,我想应该也是作者所要传达的一种意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