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与马克思相遇 求索幸福人生——读《一篇读罢头飞雪:重读马克思》有感

发布时间:2018-09-26

  夜色阑珊,远外偶尔传来汽车鸣笛声,我缓缓将刚读完的那本《一篇读罢头飞雪:重读马克思》放在书桌上。坦率地讲,面前这本书,虽然自己粗粗读了一遍,精彩之处甚至再三品读,但是,依然感觉自己没有读懂,没能消化吸收该书之精华。

  于是,莫名生出几许忧郁,心情也变得沉重起来。面对浩浩荡荡的时代巨流,又有多少人能够静下心来,认真用心读一读历史伟人的经典著作。意味深长的是,今天我们正处在马克思所预言并深刻分析了的资本主义金融危机之中,2008年由美国债务危机引导的国际金融危机、经济危机、社会危机,使整个世界进入社会冲突多发期。对于像马克思这样的思想巨人,我们更多地恐怕是将其思想或主义挂在口头上,而全面系统深入研读其原著并能将其创造性运用于中国实际之人,可谓凤毛麟角。正如本书的作者韩毓海叙述地那样,2003年非典时期,在北大中关园的一家旧书店,猛然看到角落里堆着一套《马克思恩格斯全集》,黑皮精装,一共是50卷,便顺口问了价钱。听到有人,店主只是懒懒地应着:100元。什么!我大吃了一惊。店主显然会错了意:唔,80元你拿走吧,可是全套的。真想要,我这就帮你捆好,反正放在这里也是白占地方。

  自古圣贤多寂寞。马克思的书,有时在凡夫走卒眼中,便是白占了地方。其实,对于我们来讲,马克思不是过时了,而是太超前了。唯有真正关心人类命运、国家富强、民生幸福的人,才会在不经意间与马克思那慈父般的目光、与他那乐章般的灿烂史诗相遇。当我们在众里寻他千百度的内心彷徨、苦苦求索之际,蓦然回首,定会得到这样的启示:研究和推进中国体制改革,倘无马克思的视野和理论做基础,绝不会有任何真正的建树和成果。

  与马克思相遇,我们便会发现,马克思最懂资本主义,也最懂富强之道。凝聚着马克思毕生心血的《资本论》,令许多存在根本知识缺陷的人陷入困境:哲学家不懂经济学,使哲学变成了空谈和玄学;经济学家不懂哲学,使经济学缺乏思想的含量,甚至变成了统计。那么,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表达了什么呢?马克思认为,货币交换、市场经济,特别是信用制度,都是被竞争性的国家体系创造出来的,而绝不是由于人性的偏好而自然产生的,因而,它们是战争与资本联姻的产物,直接说就是国家间武力与金融竞争的产物。从马克思视角看,支持西方大国崛起的根本力量就是,这些国家推行的殖民制度和筹措军费的力量,其基础是战争国债制度。马克思曾说:一个国家的人民负债越多就越富这一现代学说是完全合乎逻辑的。公共信用成了资本的信条。随着国债的产生,不可饶恕的罪恶,已不再是亵渎神灵,而是破坏国债的信用了。今天,哪个国家最富?哪个国家欠债最多?美国。曾经是美国走狗的萨达姆为什么让美国给办了?因为他妄图使石油与欧元挂钩,破坏美元的公共信用。美国政府为什么不能为人民服务?因为它要为自己的金主、债主即金融资产阶级服务,美国政府如果不听债主的话,华尔街随时都能让美国政府关门大吉。可以说,以公共信用体系战争国债制度的形成为标志的现代金融革命,才是西方发动一切革命的真正基础;而西方资本主义崛起的过程,是以英国对中国的鸦片战争、八国联军对中国的庚子战争为高潮而收官的,西方资本主义的繁荣昌盛是建立在近代以来中国人民血流成河、泪流成海的无边苦难之上的。例如,马克思提醒我们,英国为什么发动鸦片战争?因为在19世纪的英国和欧洲,鸦片不仅是商品,而且是金融产品,林则徐虎门销烟打击的绝不是几个鸦片贩子,而是严重威胁了英国金融霸权。从马克思视野看,香港很难成为中国的金融中心,因为香港一切游资难以审核、极难掌控,其背景则是西方金融集团和西方政治势力,而今天我国建立上海自贸区,恰是为了对抗西方金融霸权,维护中国金融主权。而马克思推崇的富强之道,就是让金融资本为实体经济和企业发展服务,使实体经济真正支配金融资本。

  与马克思相遇,我们便会发现,马克思最懂历史辩证法,也最懂民生民心。什么是历史辩证法?一言以蔽之,即人类历史兴衰成败之规律。形象地说,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流遍了,效原血,这就是人类历史的辩证法。马克思超越黑格尔唯心辩证法之处,在于他的世界眼光,在于他对世情和历史的深刻研究。马克思除了对英国、德国、法国等国有深入研究,对中国、印度、俄国和美国等国都做了研究,他的历史辩证法是在多种文明互动的基础上形成的。依靠着历史辩证法,马克思认识到推动历史进步的真正动力是包括工人阶级在内的联合起来的劳动人民。同时,联合起来的劳动人民还必须学会利用人类文明成果,创新支配土地、资本等一切生产资料的方式方法。如果劳动者不善于掌握和利用资本,那么无产阶级和人类的解放是不可能的。马克思将劳动者的联合视为现代人类最后的、唯一的出路与希望,但是,他也清醒认识到,人类历史上一切剥削阶级都把打击和镇压劳动者的联合作为自己的首要目标。于是,他提出了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提出自己的共产主义观,他说:共产主义对于我们来说不是应当确立的状况,不是现实应当与之相适应的理想。我们所称之为共产主义的是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这个运动的条件是由现有的前提产生的。共产主义不是别的,因为它就是从来没有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

  与马克思相遇,我们便会发现,马克思最懂人生使命,也最懂幸福秘码。一个人的使命感和幸福观,决定着一个的行动轨迹与人生成就。马克思在青年时期就树立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志向,他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说:那些为共同目标劳动因而使自己变得更加高尚的人,历史承认他们是伟大人物;那些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经验赞扬他们为最幸福的人。就是说,马克思认为只有运用知识为人类服务的人才是最幸福的人,而自利自利的享乐绝非真正幸福。马克思曾有一个十分完整的写作计划,不过要完成这个计划,他必须活到100岁才行,但是马克思只活了60多岁。他虽然用40年时间只完成了《资本论》第一卷,但是,这卷灌注着马克思使命感与幸福观的著作,却成为社会科学的一座高峰,也成为马克思精神的最佳诠释。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我们最需要向马克思学习的,树立科学的幸福观应该是当务之急。有了科学的幸福观,我们的行动与实践才能少一些急功近利,多一些长远打算,才能少一些机械照搬,多一些独立思考,深入到群众中去,改造精英思想,始终保持一颗与民同心的平常心。有了科学的幸福观,才能使我们静下心来,既研究中国的传统文化、基本国情与基本制度,也研究西方资本主义的优秀文化与政治经济制度,真正做到知己知彼,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有所发展,有所创造。

  可以断言,直到今天,人类才真正迎来了阅读马克思的最好时代。我们应该向马克思那样,为了大多数人的幸福,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正所谓:大树无言立北风,残阳如血说英雄。漫道雄关岂是梦,男儿何必尽成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