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市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2022)
发布时间:2023-07-05
2022年,市人民检察院在市委和上级检察机关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有力监督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中央《意见》),紧紧围绕市委决策部署,全面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
一、突出政治引领,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
坚持一切检察工作首先“从政治上看”,持续加强政治建设,坚定不移做“两个确立”忠诚拥护者、“两个维护”示范引领者。
始终坚持党的绝对领导。严格执行《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和省委五个配套规定,院党组向市委常委会专题汇报履职情况,定期向市委和市委政法委请示报告检察工作重大事项,呈送的法律监督年度报告获市委主要领导批示肯定。修订完善党组工作规则,开展“一室一品”党建品牌建设,全面推进政治建设与业务建设、队伍建设互促互融。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筑牢意识形态阵地。完善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机制,深入实施红色根脉强基工程,我院机关党委连续四年获评宁波市“五星级基层党组织”称号。
深学笃行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六学六进六争先”要求,制定《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工作方案》,通过党组(扩大)会集中学、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支部主题党日研讨学、线上线下全员学等方式,全面、系统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决做到学深悟透。开设红色经典诵读、支部书记谈体会、青年干警谈感想等专栏,营造浓厚学习氛围。准确把握党的二十大关于“加强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完善公益诉讼制度”等新部署新要求,明确20项重点任务清单,逐一落实牵头领导、责任部门、进度要求,确保党的二十大精神不折不扣落实到检察工作全过程各方面。
坚决贯彻中央《意见》。对标对表“敢于监督、善于监督、勇于开展自我监督”要求,在全面贯彻中央《意见》上主动作为、担当实干。自觉接受宁波市委政法委对中央《意见》贯彻落实情况的专项督查。落实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检察监督意见办理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强化检察监督刚性。推动建立府检联席会议制度,举行首次府检联席会议,助力法治政府建设。成立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办公室,着力构建规范高效的执法司法制约监督体系。深化检律协作,积极开展审查起诉阶段律师辩护全覆盖工作,创新的“捕诉审全流程检律协作机制”被写入省人大常委会《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决定》。
二、强化能动履职,全力服务保障中心大局
以平安护航党的二十大为主线,紧扣市委中心工作和部署要求,以高质量检察履职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深入推进平安建设。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依法打击各类刑事犯罪,批捕717人,起诉2761人;深入推进反邪教斗争,办理组织、利用邪教组织破坏法律实施案件4件5人;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起诉涉黑恶犯罪案件5件32人。第一时间提前介入“6.13故意杀人案”等重大敏感案件,引导公安机关侦查取证,受案当日即作出批准逮捕决定,全力维护社会稳定。主动融入除险保安百日攻坚行动,推动相关部门对危化品、消防、建筑工程等领域开展集中排查整治。依法维护信访秩序,对于涉嫌犯罪的缠访、闹访行为,批捕5人,起诉5人。
全面护航经济发展。严厉打击盗窃、职务侵占等侵害企业权益犯罪,起诉164人,帮助追回损失1800余万元;依法审慎办理涉企案件,对犯罪情节轻微的29名企业负责人、业务骨干作出不起诉决定,让法治成为企业家最大的定心丸。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依法起诉假冒注册商标等犯罪9人,为知识产权所有人挽回经济损失150余万元。制定实施服务保障经济稳进提质13条意见,提升检察服务能级。会同市纪委监委、市司法局,扎实推进营商环境投诉监督中心建设,实现涉企投诉监督一站式处理。
着力促进社会治理。深入落实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对犯罪情节轻微的,依法不批捕194人、不起诉712人,诉前羁押率同比下降13.1个百分点,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的司法理念得到进一步彰显。扎实推进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检察环节通过认罪认罚促进追赃挽损2600余万元。设立小巷检察工作室、古村保护检察e站、检警联络站、共治检察室,积极开展矛盾化解、公益保护、普法宣传等工作,助力基层社会治理。围绕办案中发现的社会治理问题制发检察建议21件,在办理危险驾驶案件中,发现部分外卖骑手存在无证驾驶现象,制发检察建议推动相关部门对多个外卖平台开展专项整治,守牢配送交通安全。
三、坚持司法为民,倾情守护群众美好生活
用心用情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以检察工作“民生指数”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
努力守牢民生保障底线。落实食药安全“四个最严”要求,起诉制售有毒有害食品、假药劣药等犯罪14人,开展“消”字号抗(抑)菌制剂专项治理,切实筑牢食药安全底线。严厉打击养老诈骗、电信网络诈骗及关联犯罪,起诉581人,同时大力开展反诈宣传,坚决守好群众的“钱袋子”。以司法救助助力共同富裕,办结救助案件49件,发放救助金60.9万元。全力支持农民工讨薪维权,起诉恶意欠薪犯罪5人,帮助农民工追回辛苦钱150余万元。积极开展养老服务领域检察公益诉讼专项监督行动,推进改善养老机构安居环境,相关做法被省政府、省委政法委主要领导批示肯定。
精心呵护未成年人成长。依法惩治侵害未成年人犯罪,起诉65人。全面落实“教育、感化、挽救”方针,精准帮教76名涉罪未成年人顺利回归社会。依法向12名监护人发出《督促监护令》,促进“甩手家长”更好履责。联合教育、卫健、公安等部门全力推进强制报告制度落地见效,推动相关部门对两家未履行报告义务的宾馆作出行政处罚。针对电竞酒店、文身店等场所违规接纳未成年人现象,督促开展专项整治,努力消除侵害未成年人的隐蔽角落。深化“花季关护”工作,检察长带头走进慈溪中学宣讲法治,花季关护团成员通过线上线下多种途径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切实提升未成年人法治意识和自护能力。
积极回应群众司法诉求。持续做实群众信访“件件有回复”,全面落实领导下访、包案制度,疑难复杂信访案件院领导包案率100%。深入开展检察听证工作,对群众反映强烈、矛盾突出的案件,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等参与评议,促进“法结”“心结”一起解,共组织听证26场,开在葡萄架下的听证会成功化解了邻居双方多年积怨。针对疫情下外地当事人出行不便等问题,充分运用“浙江检察APP”“宁波检察云听证”等载体,开展线上讯(询)问、公开听证、调解等工作,切实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
四、深化法律监督,坚决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充分履行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责,不断推进严格执法、公正司法,服务保障更高水平的法治慈溪建设。
做优做强刑事检察。不断加强对侦查和审判活动的监督,监督立案23人;纠正漏捕漏诉6人,其中1人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书面纠正违法案件10件;提出、提请抗诉2件,均获改判。严把事实证据关,对不构成犯罪或证据不足的不批准逮捕51人、不起诉10人。对发生在22年前、情节极为恶劣的抢劫杀人案,层报最高检核准追诉,绝不让正义缺席。强化刑事执行监督,办理暂予监外执行、收监执行、减刑等相关监督案件50件。加强与市监委的协作配合,强化反腐败工作合力,起诉市监委移送的职务犯罪案件4件4人。深入推进审查、调查、侦查“三查融合”,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实现线索、人员、手段融合,切实提升办案质效。联合11家单位出台《不起诉案件刑行衔接工作实施办法》,建议相关部门对76名被不起诉人予以行政处罚,杜绝不刑不罚现象。
做精做准民事检察。牢固树立精准监督理念,对民事生效裁判提请抗诉46件,均被上级院采纳;对民事执行、审判程序活动监督61件,均收到有效回复。持续加大虚假诉讼整治力度,通过“民事诉讼监督线索筛查系统”,发现40余条虚假诉讼线索,均及时予以监督纠正,并向公安机关移送犯罪线索2件,6人被立案侦查。办理的叶某芬、叶某毅虚假诉讼套取转移财产监督案,为债权人挽回经济损失185万元,该案入选最高检典型案例。加大民事支持起诉力度,对拒不支付工伤赔偿款的案件,支持受害者起诉,有力维护劳动者权益。深化民事执行监督,依托刑民一体化办案机制,督促被执行人履行执行款共计700余万元,助力破解执行难。
做深做实行政检察。聚焦促进依法行政和司法公正,办理行政检察案件21件。针对违法占地、违建拆除等领域执行难题,加大行政非诉执行监督力度,督促清理非法占地3900平方米,拆除违章建筑2800平方米。稳妥审慎探索行政违法行为监督,推动相关部门对“刷单炒信”违法行为开展专项整治,助力网络经济有序发展,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该案入选最高检典型案例,相关做法被人民日报等媒体报道。深化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促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行政争议案件,在两起因抚恤金金额产生的行政争议案件中,携手法院、司法等部门,开展释法说理、司法救助等工作,持续十五年的信访积案得以从源头上一揽子化解。
做稳做好公益诉讼。举行公益诉讼五周年检察开放日活动,发布公益诉讼白皮书,加大职能宣传力度。围绕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个人信息保护等领域能动履职,办理行政公益诉讼案件42件,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7件。开展服务保障乡村振兴专项行动,推动13万余平方米被非法占用的永久基本农田恢复种植。强化国有财产保护,督促收缴耕地占用税500余万元、追缴水土保持补偿费30余万元。围绕无废城市建设要求,开展汽修行业危险废物专项监督,联合生态环境、公安等部门构建协作配合机制,切实筑牢污染防控底线。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在校大学生等60余名热心公益人士,担任特约检察员、特邀检察官助理、公益诉讼观察员,凝聚公益保护合力。
五、加强自身建设,切实提升检察履职能力
全面加强检察队伍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突出数字赋能,着力提升检察队伍核心战斗力。
数字检察攻坚突破。坚持以数字化改革撬动法律监督,着力实现从个案办理到类案监督再到综合治理的深度转型。开发“e企合规”多跨应用场景,强化信息共享,提升企业合规工作的规范性、实效性。开展收监执行类案监督,督促16名应当收监的社区矫正对象被收监执行,有效维护刑罚执行权威,获评全国检察机关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竞赛优秀奖。针对残疾人、未成年人等群体法律援助缺位情形,全面调取刑事检察、法律援助、刑事强制措施等数据进行碰撞比对,筛查出97条违法线索,制发检察建议督促整改落实,相关工作经验在全省检察机关推广。开展制笔行业乙醇墨水原料类案监督,推动相关部门对40余家企业限期整改,立案查处3人,坚决守牢安全生产防线。我院获评宁波市数字检察示范院。
队伍素能不断提升。深入开展检校合作,与宁波大学科技学院共建公益诉讼联合实验室、法学教育实践基地,协力推进人才培养、理论研究、资源共享。先后推荐5名优秀年轻干警到最高检、省市院挂职锻炼,干警履职能力进一步提升。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实施骨干引领、雏鹰助飞工程,定期举办上林湖畔检察官沙龙等理论实务研讨活动,充分发挥业务竞赛练兵作用,分层分类培养新时代检察人才。38名干警获全国检察宣传先进个人、全省优秀公诉人等慈溪市级以上荣誉,10人入选宁波市级以上检察人才库,5个案例入选最高检典型案例,45项调研成果获省级以上奖励或在知名期刊发表。
作风建设扎实推进。以创建全省检务督察示范院为牵引,纵深推进“五问五破、五比五先”作风建设专项行动,全面提升队伍精气神。持续抓实“三个规定”,记录报告过问或干预、插手检察办案等重大事项54件,逢问必录已成行动自觉。建立《重大事项记录报告工作约谈办法》等各类规章制度10余项,检察权运行内部制约监督机制更加完善。定期召开党风廉政建设联席会议,落实“抓在日常、严在经常”正风肃纪长效机制,干部队伍保持零违纪。我院被评为慈溪市清廉机关建设成绩突出单位。
各位代表,检察权是人民赋予的,必须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我们认真执行市人大常委会的决议决定,出台《关于充分发挥检察职能服务保障全市域兴水治水的实施意见》,及时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备规范性文件9件,高质高效办结人大代表建议3件,积极配合市人大常委会对10名检察官开展履职评议,以评议促规范、促提升。我们通过下沉人大代表联络站、代表委员集中视察、推送手机报等形式,不断加强与代表委员的互动交流。我们坚持开门办检察,邀请人民监督员、法治督察员及社会各界人士参与检察开放日、公开听证、案件评查等活动200余人次,102篇宣传稿件在省级以上媒体刊发,法治正能量得到进一步传播。
各位代表,2022年,我院先后获得全国检察机关“文明接待室”等慈溪市级以上集体荣誉25个,连续六年被评为全省、宁波市先进基层检察院。这些成绩和荣誉的取得,离不开市委和上级检察机关的坚强领导,离不开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有力监督和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市政协和各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离不开市纪委监委和政法各单位的支持、配合,也离不开社会各界及各位人大代表的关心帮助。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检察院表示衷心感谢!
踏上新的赶考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检察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一是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针对性、实效性需进一步加强;二是法律监督的方式理念仍需进一步更新,四大检察发展仍不平衡;三是数字检察改革的实战实效仍需进一步提升;四是人才队伍结构还需优化,全面从严治检还有薄弱环节。对此,我们将采取有效措施,努力予以解决。
党的二十大报告专门强调“加强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完善公益诉讼制度”,鼓舞激励我们更好扛起新使命、谱写新篇章。2023年,市人民检察院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牢固树立当标兵、作表率、勇争先的目标导向,深入实施名院、名品、名家工程,依法能动履行检察职能,以检察工作现代化为高质量建设共富共美现代化新慈溪,奋力争当中国式现代化县市域实践排头兵提供更加有力的法治保障!重点抓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是以更高站位筑牢政治忠诚。坚持党对检察工作的绝对领导,认真学习党章,严格遵守党章,坚定不移做“两个确立”忠诚拥护者、“两个维护”示范引领者。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不断增强政治自觉、法治自觉、检察自觉。坚持以党建为统领,一体推进政治建设、业务建设、职业道德建设。
二是以更大担当服务中心大局。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依法严厉打击养老诈骗、电信网络诈骗等各类严重影响人民群众安全感的犯罪。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坚决扛起“除险保安护亚运”的检察责任。牵头运行好我市营商环境投诉监督中心,继续深化企业合规改革,全面提升知识产权检察工作质效,营造更优法治化营商环境。以更大力度落实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和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减少社会对立,促进诉源治理。
三是以更实举措强化司法为民。深化检务公开,更加自觉接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的监督,积极开展检察活动进代表联络站相关工作,着力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全面推进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工作,切实保障人权、维护司法公正。围绕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常态化做实群众来信“件件有回复”、公开听证、司法救助、支持起诉、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等工作。继续擦亮花季关护品牌,持续强化未成年人综合保护。
四是以更优理念提升监督质效。全力推进四大检察一体发展、融合发展,不断提升新时代法律监督质效。深入推进数字检察改革、“三查融合”运用,努力以数字赋能监督、以监督促进治理。不断完善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民事行政检察精准监督等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对执法司法活动的制约监督。深入推进为民办实事公益诉讼专项活动,稳步拓展公益诉讼保护范围。运用好检警联络站、共治检察室等载体,积极融入“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主动将法律监督向社会治理前端延伸,助力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
五是以更高标准锻造检察铁军。全面准确落实司法责任制,深化检察权运行机制改革。深入实施名院、名品、名家工程,突出人才兴院,加快打造具有慈溪特色的引领性创新成果。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持续抓实检察人员考核,激发干警依法履职的主动性、创造性。健全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常态化工作机制,优化干部结构,提升队伍核心竞争力。巩固深化“五问五破、五比五先”专项行动成果,抓牢检务督察、党风廉政建设,确保队伍继续保持零违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