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陈永明:传承青瓷文化,淬炼慈检铁军

发布时间:2025-05-12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从翠屏山北麓美丽的横筋线一路驱车,途经慈溪的地理名片——上林湖。据考证,早在东汉中晚期,窑工们就在慈溪上林湖畔燃起窑火,率先烧制出成熟的青瓷。岁月不居,曾经的陶瓷工业重镇已被时间封存,青瓷承载的独特的地域文化精神却在上林湖畔代代传承。


上林湖越窑博物馆里,透过静静陈列的瓷片,我能感受到那激荡千载不息的青瓷文化和青瓷精神。回顾我的个人经历,到慈溪市检察院工作之前,我在宁波市检察院长期奋战在公诉一线,从检察官助理到带领办案团队成功攻克众多大案要案,变化的是韶华岁月,不变的是三尺公诉席上那一份检察人使命的坚守。

慈溪市检察院作为一个基层大院,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必须锻造一支过硬的检察铁军,扛起大院的大担当,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基层新篇章作出更大的检察贡献。而锻造一支堪当时代重任的高素质专业化检察铁军,我深知,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唯有热火淬炼、极尽用心。

要秉承上匠之心传统,练就炉火纯青之技。到了唐宋,慈溪已成为越窑青瓷的核心产区,无数勤劳智慧的越窑工匠们用“独具匠心”的钻研品质和“炉火纯青”的技术,捏土为胚,窑烧为瓷,完成了“原始瓷”向青瓷的完美过渡。我们推进队伍建设,就是要秉承上林窑工的“匠心”,深刻把握作为“检察工匠”应具有的精益求精的专业能力。我们全力推进名院、名品、名家“三名”工程,以竞赛型业务人才培养为突破,搭建“上林湖畔”检察官沙龙、雏鹰课堂等业务学习平台,常态化举行业务大比武,开展辩论精英挑战赛、审查报告排位赛、公文写作技能赛等系列比赛,练就“炉火纯青”之技。同时深化检校合作,引入华东政法大学、杭州师范大学等优质高校资源,用好外脑智慧。队伍中涌现出了全国十佳公诉人提名暨全国优秀公诉人、全国检察机关控告申诉检察业务能手等国字号选手。

要历经千锤百炼打磨,才得翠夺千峰之色。从一抔泥土开始,要经过揉泥、拉坯、修坯、装饰、粘接、素烧、施釉等一系列复杂的工序,才能成为一件青瓷产品。队伍建设也一样,要经历漫长的过程。我们遵循干部成长规律,不贴标签、不拔苗助长,确保干部走稳走好每一步。我们全面融入宁波市检察院一体化建设,健全上下、内外联动的全链条接续培养锻炼机制,有计划地选派年轻干部到基层检察室、信访接待等一线岗位锻炼,定期开展综合部门与业务部门干警轮岗交流,同时推荐优秀年轻干部转任至宁波市检察院、地方党委部门等,千锤百炼把优秀干部选出来、用起来。

要发扬创新创业意识,锻造“慈检铁军”之魂。改革开放以来,从一家家小作坊出发,慈溪一步步发展成为长三角具有代表性的经济强县之一。回溯发展变迁,我发现“青瓷精神”已深深融进慈溪检察人的文化性格,融进慈溪检察工作创新创业的每一个瞬间。从“花季关护”、认罪认罚案件捕诉审全流程检律协作机制,到“小巷检察官”“益企护航”党建业务融合品牌,我们围绕中心大局,持续推动工作创新,为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捕诉审全流程检律协作机制,被写入省人大常委会《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决定》。“小巷检察官”走小巷、察小情、办小案、解小忧,获评全省检察机关“一院一品”建设“十佳成果”。


要树立栽树成林理念,营造花发上林之态。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慕名前来学习烧瓷技艺。正是一代代的窑工匠心传承,孕育出了烈焰洗礼的青瓷文化。检察的薪火,也需要代代相传。我们实施年轻干部成长导师“传帮带”工程,开展一对一师徒结对,列明办案、调研、口才等能力提升“九个一”任务清单和“五个一”传授清单,以每月晾晒、中期评估做好成果检验。我们坚持严管与厚爱并重,一以贯之抓实宁波市检察院作风建设“十条规定”,坚持以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涵养检察人的浩然正气;实施爱院如家、爱岗如睛、爱警如亲“三爱工程”,提升队伍凝聚力战斗力,筑牢慈溪检察事业发展根基。

事业兴盛,关键在人。看着窑工们烧制瓷器的场景图片,一幅前工业时代豪迈如歌的制瓷业盛景在眼前徐徐展开。让我们秉承青瓷精神,激发锻造慈检铁军的内生动力,聚力绘制基层检察事业发展的盛景。